语音控制打开天窗、三屏互联便捷导航、定制形象陪伴驾驶……今年8月,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凭借核心专利打造的产品一展创新风采。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审通过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这家仅成立3年的公司榜上有名,在“北斗+汽车智能网联”细分领域已拥有多件知识产权。
潜心研发,品质源自创新
在重庆市渝北区与江北区,一辆搭载北斗星通智联科技研发的高精度组合导航部件的长安UNI-T汽车,正在规定路线上进行测试,无论是在直线与弯道上行驶,还是通过隧道与立交桥,车辆均可实现精准定位。
测试结果显示,在组合导航样机的支持下,测试车辆攻克了短暂遮挡、隧道出入口、多径干扰等多个高难度场景,在直线和弯道失锁60秒定位精度指标上,达到最大偏差位置精度2.5‰内、航向角精度偏差0.15°内的成绩。
时间回溯到2021年11月,团队在进行初次实地实车测试时,曾发现组合导航样机输出的定位位置发生了明显偏移。“之前我们在深圳进行调试,没有考虑到重庆具有路面高低起伏大、立交桥错综复杂、城市峡谷楼层高、距离小等复杂场景。”北斗星通智联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产品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颜建林介绍,公司产品团队在逐一排查各种可能原因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于是,在此基础上,北斗星通智联科技产品团队将测试场景的特征进行归类分解,精心挑选了多条具有代表性的测试路线,一条路线、一个场景地逐步对融合定位算法进行调整优化,顺利解决了复杂场景下定位偏移这一关键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相关知识产权实现了落地应用。“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最基础的上游技术之一。我们要将高精度组合导航产品应用在汽车上,勇于面对复杂场景等的挑战,持续进行技术优化迭代,为智能驾驶赋能。”颜建林表示。
据了解,除了高精度定位相关技术,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在智能座舱等汽车电子前装领域同样拥有强大的研制量产能力。“2020年,我们承担了长安欧尚某款车型的智能座舱的研发任务。然而,到2020年5月份时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北斗星通智联科技高级结构工程师綦义才表示,当时,距离车辆量产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对于智能座舱产品的要求呢?
“在进行资源搜寻后,我们发现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座舱产品大多为全黑色面板,需要在周边增加装饰边。这样一来,不仅存在缝隙,影响一体化外观效果,还需要单独开设模具,成本较高。”綦义才介绍,公司基于客户需求,大胆创新,积极验证,形成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通过相关技术研发,有效规避了问题,并拥有了“一种车载播放器IML一体面板及其制备工艺”等专利,单台车辆能节省几十元智能座舱成本,项目顺利通过了长安汽车的评审。
在北斗星通智联科技的技术支持下,长安欧尚这款车型的智能座舱整体上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全液晶仪表盘搭配中控大屏,具有较强科技感。智能座舱时尚的外观与全面的功能,受到消费者喜爱。如今,北斗星通智联科技面向不同厂家可以定制不同的汽车智能座舱,在长安、吉利、红旗、通用、大众等国内外主流厂商实现落地,预计2022年产能将达到150万台。
制定规划,专利布局有道
据悉,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成立至今,员工已超1800人,其中研发人员800余人,汇聚了北斗星通集团、国际头部汽车电子企业及ICT领军企业的高水平人才。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一体两翼”产品业务布局,即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产品为主的主体业务,以北斗定位为核心优势的驾驶域和网联产品,及高精度位置服务为主和以汽车软件工程服务为主的“两翼”业务。
“专利等知识产权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发展的各个部分。”颜建林介绍, 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了中长期的布局,将创新成果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中,计划每年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00件,3年内提交专利申请超过500件。同时,为更好地落实这一规划,公司一方面规划了重点产品的发展路线,将专利申请重心聚焦到发明专利上;另一方面加大了相关投入,每年研发投入超过营收的10%,还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知识产权建设等方面。
为了实现专利产出的提质增效,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在成都、南京、深圳等多地分别成立研发中心,进行高端智能座舱、数字仪表等领域的产品品类的研发工作。在专利申请方面,每个研发中心会根据公司每年的知识产权规划,制定年度专利申请计划,安排好专利申请的数量、类型和研发方向,每个月进行实际情况统计。各个研发中心形成的专利由公司知识产权部门统一管理,进行专利预警、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创新成果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快速实现落地应用。同时,公司每半年对申请专利的员工提供资金等奖励。每提交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并通过初步审查流程,公司奖励3000元;对于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则奖励1000元,进一步激励研发人员进行发明创造。
此外,北斗星通智联科技与多家机构进行合作,邀请他们每年为公司举办至少两次的现场知识产权辅导、培训,帮助公司员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我们正处于业务快速上升期,每年有100余个商业化项目,研发人力吃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进行知识产权的挖掘和整理。”颜建林坦言,面对这一情况,公司考虑从组织架构上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成立一个专家小团队,使其既独立于项目,又服务于项目,从项目里去提取专利相关素材,推进专利产出等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秉承‘诚信、务实、坚韧、创新、精益’的企业文化,紧跟客户需求,紧贴行业发展,坚定推进‘一体两翼’核心业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北斗+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领军企业。” 颜建林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本文转载自《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刘弘一